2023年三季度末,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全市264家重点工业企业开展网上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实际填报企业264家,有效填报率为100%。
调查结果显示:三季度全市工业运行指数为58.7,较上季度上升2.7个点。其中发展环境指数为69.5,环比上升3.2个点;企业经营指数为51.5,环比上升2.4个点。工业运行预期指数为61.6,环比上升2.8个点。其中发展环境预期指数为73.6,环比上升2.2个点;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为53.6,环比上升3.3个点。总的来说,全市工业运行指数和企业生产经营指数都有所上升,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性下降,全市工业企业发展信心得到增强。
一、三季度工业企业运行主要特点分析
二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加速、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三季度工业企业实现部分领域指标增速好于一季度、好于上半年,全市经济低开稳走,呈现了“持续回升、趋势向好、依然承压”的特点。
(一)企业发展环境恢复加快
虽面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和多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但主要指标逐月恢复,企业发展不断向好。从国内外现有大环境来看,市场预期不断增强。三季度国外宏观经济环境指数为50,环比上升4.6个点;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指数为55.3,环比上升5.7个点;本行业发展情况指数为54.8,环比上升7.4个点。从未来预期来看,企业信心缓慢回升。三季度预期国外宏观经济环境、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本行业发展情况变好的分别占比16.3%、21.3%、21.3%,占比有所提升。
(二)企业经营压力持续下降
全市上下坚持“一盘棋”作战,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回暖。从订单情况看,市场需求上升明显。三季度产品订货(业务需求量)指数为56.7,环比上升6.5个点;产品订货(业务需求量)较上季上升的企业占比27.8%,环比上升6.5个点。从销售情况看,企业营收实现增长。三季度企业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指数为57.2,环比上升3.2个点;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季上升的企业占比30.4%,环比上升4.3个点。从成本盈利来看,企业生产盈利有所提高。三季度企业盈利状况指数为52.7,环比上升2.5个点;生产(经营)成本增长企业占比22.1%,与上期持平;盈利状况下降企业占比17.9%,环比下降2个点。
二、工业企业运行趋势分析
调查显示,三季度市场情绪有所减弱,企业对今后的发展环境信心略有提高。三季度工业运行预期指数为61.6,环比上升2.8个点。其中发展环境预期指数为73.6,环比上升2.2个点;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为53.6,环比上升3.3个点。
(一)企业经营环境预期略有提升
随着全市经济回升向好,企业发展环境预期也持续优化。从具体指数看:三季度企业发展环境预期指数为73.6,环比上升2.2个点;国外宏观经济环境预期指数、国内宏观经济环境预期指数分别为57.2和62,环比分别上升3.3和4.1个点;本行业发展情况预期指数61.4,环比上升5个点。
(二)企业经营情况预期逐渐恢复
我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企业经营也实现回升。从具体指数看:三季度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53.6,比上季度上升3.3个点。产品订货(业务需求量)预期指数为59.9,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预期指数为59.9,产品(服务)价格预期指数为51.5,环比分别上升7.6、7和2个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预期指数为40.7,环比下降4.3个点。
(三)企业投资热情仍然较低
企业投资回升受到的制约仍然较多,总体投资热情不高。从具体指数看:三季度企业投资预期指数为52.7,环比上升2.7个点,企业投资意愿有所回升;但有85.6%的企业在未来三个月内没有投资打算,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没有好的项目(占比45.1%)、宏观经济下行(占比35.3%)、看不准投资方向(占比25%)、对未来预期不乐观(占比25%)、资金不足(占比22.3%)是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低的重要因素。
三、热点问题聚焦
(一)工业依然低位运行
三季度,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虽逐月稳步提升,但增速仅为3%,低于省均2.5个百分点,为近10年(除2020年疫情影响)以来同期增速最低。一是部分传统行业支撑不足。调查显示:占比59.9%的传统产业升级不够快、力度不够大,企业技改投入仅增长3.8%,低于全省7.4个百分点;企业预计“去库存”将持续1-3个月的占46.4%、3-6个月的占24%、6个月以上的占8.4%、持续到基本结束的占20.9%。二是企业经营面临困难较多。具体表现在:与上半年相比,当前企业订单下降0-10%的占9.2%,下降10%-20%的占15.4%,下降20%以上的占10%,基本持平的占40.1%;企业利润下降的有12.2%,利润增长的仅占23.2%。
面对多重因素下带来的工业下行压力,企业也积极遏制下降势头,尽快寻找新的增长点。政府也扎实开展工业转型升级行动,鼓励引导企业创新研发扩能升级,助力企业降成本、拓市场、抢订单。通过推行“综合查一次”、开展安全与环保帮扶等举措,不断优化企业有感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促进工业企业恢复。
(二)项目投资后劲不足
我市在投资结构、项目质效、前期谋划仍存在短板,后续支撑压力较大。一是对新兴产业的投资不足。调查显示:在未来一年里,在对交通、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及养老、卫生、健康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资为零。二是投资增长减缓。负增长的占18.4%、增加10%以内的占36.8%、增加10-20%的占23.7%、增长20%以上的仅占21.1%。其中没有投资计划的原因中,没有好的项目占45.1%、看不准投资方向占25%、资金不足占22.3%。
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民间投资,政府可通过提供政策帮扶、完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如设备原材料进口和产品销售渠道等、强化产业化生产指导、加强对企业融资需求调研、开展产业融资对接、建立专项产业基金等多项举措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三)企业出口面临多重困难
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出口面临诸多困难。调查显示:制约企业出口发展的因素中,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占比52.3%)、人民币汇率影响(占比27.7%)、美国打压遏制、地缘政治影响(占比27.7%)、产品竞争力不足(占比23.1%)、出口利润不高(占比22.3%)、国外的关税壁垒(占比18.5%)、出口价格下行(占比16.9%)是当前制约企业出口业务发展的主要困难或问题。
为应对风险,企业要加强产品创新,凸显差异化、提升附加值、开拓新的国别和区域市场等方面措施,不断强化出口。同时,政府也可加大困难企业帮扶,利用好广交会等重点展会,深入开展“百团千企”拓市场行动,帮助企业拓市场增订单。在巩固欧美市场份额同时,加大开拓“一带一路”、南美等新兴市场,加快在东盟等主要市场谋划建立公共海外仓。推进跨境电商等国家级试点,推动童装等特色产业“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