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繁体 / 简体 |   无障碍阅读 |  政务微博  |   微信
社会发展 首页
>发展改革工作 >社会发展
诗路文化带案例分享︱农文旅融合发展赋能南浔擦亮大运河诗路珍珠
创建日期:2023-09-28 09:27:43

    运河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杭大运河更是流动的、活态的世界级文化遗产,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明。在推进大运河诗路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南浔区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为依托,以鱼桑文化为载体,走出了一条生态优、文化兴、产业旺、农民富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湖州市南浔区荻港桑基鱼塘核心保护区

01“软硬兼施”,保护传承好

       规划引领,保护复兴强根基。按照“活态的文化,活着的古镇”总体定位,以打造“世界级运河文化集中展示地、长三角水乡旅游首选地、新时代文化润富新高地”为目标,实施南浔区运河古镇集群文化复兴工作,保护古镇历史风貌,守护古镇文化根脉。先后出台《湖州市桑基鱼塘保护办法》《浙江湖州南浔桑基鱼塘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等,划定核心保护区、次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余万元,对核心保护区内重点区域的桑树补植、鱼塘修复、河道疏浚等给予财政补助。

  微改精提,提升品质硬实力。积极推进大运河江南运河南浔段内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完成“小莲庄之净香诗窟、退修小榭、水榭、甬道、小莲庄荷花池驳岸”和“丝业会馆、刘氏梯号后楼东厢房”2处国保单位修缮工程,“颖园赏月楼”等市保及以下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工程多处。优化馆舍布局,围绕善琏湖笔历史、制作技艺、笔工传承、社会习俗、书画文化等核心内容,改造提升1700平方米的善琏湖笔文化馆。15家乡村博物馆列入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实际改造提升50家,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多元融合,开发提升软实力。深化文化基因解码,开展“浔商探源工程”和《文化基因解码丛书》编制,梳理重点文化基因6类100个。创办全球首个以农业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书屋“积川书塾”,“蚕乡丝府·天下浔商”文化标识入选全省首批、全市唯一文化标识建设创新项目。投资2.4亿元分三期打造“荻港渔庄”鱼文化主阵地,先后获“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文化创意银奖”“全国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等19项国家级荣誉。举办“含山蚕花节”“绫绢文化节”“鱼文化节”等“一镇一节”节庆活动,精彩呈现传统鱼文化、蚕桑丝绸文化、美食文化、农耕文化、古运河文化。

千年水乡古村—湖州市南浔狄港古村

02盘活要素,建设发展好

        科学布局,投资建设。江南(湖州)运河古镇集群提升建设、南浔古镇旅游服务配套提升、湖笔小镇研学营地等11个诗路文化带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截至2022年12月底,完成投资额超21.5亿元。建成“鱼桑万代”、崇文园荷花池等景观小品58个,打造鱼文化特色景观。建成“善琏美术馆”“练市粮仓文旅驿站”“菱湖灯谜馆”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南浔古镇东大街”“苕溪渔隐美食文化街区”等特色街区,南浔古镇东大街获评省级高品质步行街。

  创新驱动,富民增收。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万亩粮食功能区、万亩红美人、万亩跑道鱼、十万亩稻虾、百万头湖羊的“五个万”工程发展正酣。截至目前,先后带动农户1500余户,收购各类农产品4200多吨,实现农户每年增收约2万元、员工人均增收1万元。以蚕茧加工带动缫丝业、纺织业等相关产业发展,解决当地农村劳动力及妇女等特殊群体就业问题,吸纳当地劳动力600余人。

  延链拓产,持续“输血”。引进桑基鱼塘农产品加工项目,研发生产“桑陌系列”特色鱼桑小吃,打造荻港美食一条街,不断延伸拉长鱼桑文化旅游产业链。建立桑基鱼塘产业创新研发中心,开发衍生特色生态农产品30余种、年销售额超1亿元。以桑基鱼塘系统内的原料为主,开发蚕丝纸、蚕茧灯、蚕茧链等一批文创精品,研制出桑叶茶、桑陌系列产品、非遗陈家菜等美食,增加产品附加值。

鸟瞰南浔古镇

03拓宽渠道,展示推广好

        加强品牌建设,擦亮金名片。打造江南水乡全域影视基地,创作情景剧《浔梦江南》、小戏《壹圆茶馆》、舞蹈《春上蚕食》、音乐《湖笔人家》等,打响南浔城市文化品牌。坚持弘扬“美景”“美味”“美名”、提升“品种”“品质”“品德”发展思路,打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精品特色游线,提高产品服务的附加值和品牌美誉度。

  加强宣传引导,打造响名声。以“两微一抖”为核心,邀请优质网红达人来浔打卡宣推,通过在携程、马蜂窝、小红书等平台发布短视频、游记攻略等,结合官方抖音号“今日南浔”“趣南浔”进行高品质图文、视频传播,其中“南浔非遗”话题参与量突破1.2亿次。创新推出烟火集市、电竞嘉年华、中秋诗会、古镇桨板赛等休闲娱乐互动,通过活动高频次亮相中央和地方媒体,曝光总量超亿次。广泛发动各部门参与“浔博讲”品牌志愿服务,组建10支由“志愿者+土专家+下派员”组成的乡博文化讲解队,累计发动120名志愿者参与文博讲解、景区引导、后勤保障等服务。

  加强多方共建,科技注活力。联合双林镇、蔡崇信公益基金会,将蔡氏老宅打造成青少年文化教育基地,立体化展陈双林人文发展史及蔡氏家族发展史,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观摩研学、活动培训、展览展示、人文交流的公益阵地。与湖师院、湖职院建立校地结对共建模式,借力高校智库资源为乡村博物馆增添艺术底蕴,分类打造一批有独特IP、有专业团队、有打卡爆点的乡村博物馆艺术村落。在实物静态展示基础上,综合运用声光电场景及多媒体技术,并配有非遗主题研学课程和湖笔文化旅游路线,接待游客10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