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 / 简体 |   无障碍阅读 智能问答 |   微信
首页
>发展改革工作 >发改动态
2024年三季度湖州市工业企业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创建日期:2024-11-25 13:54:50

2024季度末,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全市265家重点工业企业开展网上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实际填报企业265家,有效填报率为100%

调查结果显示季度全市工业运行指数为53.8,较上季度下降4.4个点。其中发展环境指数为63.1,环比下降4.4个点;企业经营指数为47.6环比下降4.4个点。工业运行预期指数为57.2,环比下降0.3个点其中发展环境预期指数69.4环比上升0.5个点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49.1,环比下降0.8个点。总的来说全市工业运行指数、企业经营指数较上季有所下降,发展环境指数有降有升,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性持续上升

一、季度工业企业运行主要特点分析

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高于省均0.3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7,企业发展竞争加剧

(一)企业发展环境承压

面对当前国外复杂环境和国内内需乏力、市场信心不足等多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主要指标增长较明显下滑,企业发展信心不足从现有环境来看,发展态势未逆转季度国外宏观经济环境指数为41.7环比下降8.3个点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指数44.2,环比下降6个点本行业发展情况指数43.8环比下降8.5个点。从未来预期来看,发展前景仍不明朗下季预期国外宏观经济环境、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本行业发展情况变好的分别为18.5%23.4%22.3%,占比有升有降

(二)企业经营总体下滑

市场需求、企业营收、生产盈利状况等领域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呈现下降趋势从订单情况看市场需求动力不足季度产品订货(业务需求量)指数为46.8,环比下降10个点;产品订货(业务需求量)较上季上升的企业占比14.7%,环比下降13.8个点从销售情况看,企业营收明显降低季度企业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指数为47,环比下降11.9个点;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季上升的企业占比15.8%环比下降15个点从成本盈利来看,企业盈利压力较大季度企业盈利状况指数46.6环比下降6.8个点;生产(经营)成本增长企业占比18.5%,环比下降4.3个点;盈利状况下降企业占比19.6%,环比上升2.9个点。

二、工业企业运行趋势分析

季度工业运行预期指数为57.2,环比下降0.3个点。其中发展环境预期指数69.4环比上升0.5个点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49.1,环比下降0.8个点。

(一)企业经营环境预期总体上升

行业分化趋势有所缓解,企业发展环境预期总体呈上升态势。从具体指数看:季度企业发展环境预期指数69.4环比上升0.5个点国外宏观经济环境预期指数、国内宏观经济环境预期指数分别为52.355.1环比分别上升2.10.5个点本行业发展情况预期指数53.8,环比下降1个点。

)企业经营情况预期相对较低

市场预期有所下降,企业经营发展信心有待进一步提升。从具体指数看:季度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49.1,比上季度下降0.8个点产品订货(业务需求量)预期指数为50.9,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预期指数为52.1,产品(服务)价格预期指数为46.8,环比分别下降2.12.53.8个点。

、热点问题聚焦

(一)全面落实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全省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决策部署,把握机遇、打出组合拳,持续做好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落地实施。调查显示:与第二季度相比,“两新”政策对企业订单带来增长超10%的占6.6%,接近81%的企业订单量持平。企业认为“两新”政策对订单带动效果不大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客户群体可能对“两新”政策反应不敏感(占比52.6%)、市场竞争加剧(占比36.8%)、“两新”政策推广还不到位(占比18.4%)等。同时,企业认为参与以旧换新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更新换新成本高,盈利空间不大(占比45.3%政策宣传不到位、对接部门不清晰(占比26.4%、政策执行力度不足(如覆盖面不够广、力度不够大、落实不到位等)(占比22.6%)、新旧设备系统不兼容,先进设备使用相关人才供给不足(占比22.3%等。关于下一步如何做好以旧换新工作,企业诉求主要包括:完善相关政策制定,明确政策操作细则、简化流程(占比47.5%)、增强宣传加大企业和消费者参与力度(占比37.6%)、加强相关政策落实(占比38.5%)、增强宣传加大企业和消费者参与力度(占比34%)等。

建议下一步找准找实两新政策落地的抓手持续强化政策宣传、解读与执行力度,形成“一件事一次办”。紧抓政策窗口期,深挖项目,加大力度向上争取再贷款项目。持续更新“4+8”供需清单,针对性召开数字化改造、传统产业、建交文医等领域银企对接、产销对接会。加强“换新+回收”等配套物流和售后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

(二)积极防止企业“内卷式”恶性竞争

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定调防止内卷式竞争、畅通低效产能退出。全省全市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强化行业引导,加强标准质量引领、增强行业自律,积极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调查显示:13.2%的企业认为当前行业竞争非常激烈,62.3%的企业认为较为激烈。其中,35.5%的企业认为本行业遭遇的“内卷式”恶性竞争主要体现在频繁打价格战(过度卷价格),24.2%的企业认为主要体现在被迫增加服务成本(过度卷服务)。同时,企业认为导致“内卷式”恶性竞争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场需求不足(占比69.8%)、行业产能过剩(占比54%)、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产品创新(占比32.5%)等。关于下一步如何有效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企业诉求主要包括:强化行业协会对产业规范的监控协调作用(占比53.6%)、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占比50.6%)、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占比44.2%)等。

建议下一步要共同发力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推动企业遵循市场规律、遵守市场规则,规范自身行为;助力企业加强协商、通力合作,让行业秩序更科学,让竞争更良性。加快建立新兴产业扶持机制、落后产能淘汰机制,加速“腾笼换鸟”,有序引导人才、土地、资金等向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领域进行配置。